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z6com

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新闻资讯 » 业界新闻

中国商超的下半场,减什么 ,加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4/7/24 16:00:00   信息来源 :https://www.linkshop.com/

中国商超的下半场,减什么 ,加什么 ?

来源 : 联商专栏 周勇 2024-07-23 16:35

谭义龙

来源/

撰文/周勇

编辑/娜娜

当下,商超面临窘境,是零售新常态。

闭店潮现在刚刚开始,过不了几年 ,很多商超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闭店 。经过生死搏杀而幸存的商家 ,会有更好的发展。

到那时候,全国零售与区域零售会逐渐融合,零售的组织化程度也会有较大提升,独立的私人小店 ,也都整得干干净净,而且更加温馨,绝不蒙人 。那才是真正的“新零售时代”。这样的情景,但愿不是在梦中。

(一)少比多好

中国商超从小超市开始 ,在不断学习中,SKU扩张,面积扩大,一路做着加法 ,肩上担子越来越重,前行步子越来越慢 ,累得满头大汗,停下来卸掉一些重负 ,却发现情况变得更糟。把那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商品淘汰后,不仅供应商不满意 ,消费者也不满意 ,结果居然是销售与业绩都下降了 。最后又回到了原点 。

扩大品类与品项,虽然能适应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,后果是 :库存积压 、成本费用增加 、毛利率下降 。从实体店到电商平台,最近十多年来都经历了一个扩品类快速 、再艰难减品类的过程。有些企业甚至因为品类扩张而挂掉了 ,这些都是血的教训。

现在商超开始做起了食堂 ,做食堂是否能改变商超的命运?我觉得改变不了。老年人自己会走路去食堂吃饭,也一定会有动手做饭的能力,所以,不会有太多的老人去。年轻人连快餐店也不愿意去,更不要说食堂了,他们也不愿意与老人一起吃饭。再加上超市办食堂,是不是会把卖不出去的鸡鸭鱼肉做成食堂的菜点也不好说 ,吃着吃着 ,食客们一定会吃出“死虾”的味道 ,那食堂就完蛋了。如果反过来思考 :现在的外卖普遍被消费者接受,但也非常担忧饭菜的安全与品质,如果商超能以品牌为背书 ,把食堂做消费者的“前置厨”,也许会有不少生意 ,更会增强与顾客的粘性 。

当下我国零售 ,做减法不容易 ,做加法也不容易。做不好减法,会变成除法 ,做好了减法与加法,会变成乘法 。做不好零售的加减乘除,用消费者的话来说 ,那就是——你根本不懂我的心!

减什么,加什么?这是一个有关价值观的问题 。从企业自身出发,从过去的数据出发 ,从眼前出发 ,加不好 ,也减不好。坚持与消费者积极互动,以消费者为主体,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参与,才能豁然开朗 。消费者有时候很简单,但也很“妖怪” :理性也是他们,跟风也是他们,有一点好,就会蜂拥,有一点坏,就会舍弃 。对消费者知道得越多、越深入,就越能做好加减法。

总之 ,少比多好 ,但必须少而精 ,投其所好 ,并且要适宜。要更多地洞悉消费者,不仅要给消费者画像,更要划出消费者的旅程地图,必须知道 :他们在哪里?他们去过哪里 ?他们是谁 ?他们在干什么?只有这样 ,才能在消费者的旅程中,不断触达消费者,并满足他们的需求。

(二)小比大好

从小到大走过来 ,总想一直把大店做下去。但我以为:大店真的没有太多的存在价值,甚至像某些付费会员店也许有一天会在中国被淘汰。有人也许会说 ,人家都发展得越来越好,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。我觉得很有可能发生 。

首先,说不定有一天政府出台一个法规:所有商家一律不得向消费者收取会费,这些公司该怎么办?其次 ,在美国,居住区与商业区基本分离,有些商住楼的地下室有超市。在这样的商住环境下,购物频次就比较低 ,相应的零售店就需要比较大 ,客品数、客单价、包装单元也就比较大。再次,当下的与超市都在被肢解 ,这些会员店的品类也会被肢解。最后,随着“同质化”(商品品质普遍得到保障)水平的提升,会员店商品的品质差异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。

谭义龙

反之,非收费会员模式的连锁小店,如果商品获得消费者认可 ,进而认可其商店品牌 ,并且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服务,将会获得更好的口碑,实现更高的渗透率 。如在上海,盒马社区生鲜店 、做豆制品起家的清美鲜家、叮咚买菜线下店 、奥乐齐,再如合肥的生鲜传奇 ,等等 。

至于最近几年冒出来的所谓,大部分都会因为没有简约化、低成本 、高效率营运的能力而挂掉 。低成本战略从来都是通过高成本 、高投入 ,通过技术领先、规模领先而实现的 。如今唯一不同的是:消费者越来越分层分类 ,一个产品包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,产品也需要差异化。但在实施产品差异化的过程中又发现:业绩下滑了 。这就又回到了对消费者的认知问题。

总之,小是美好的 ,把小店做成规模,更是美好的 。

(三)亲比爱好

自爱、他爱 、互爱,相亲相爱,那是无比美好的境界。但爱也常常被误读与误解。以为爱是永恒的,甚至需要独占和无条件 。实际上,爱也是有鲜度、有时效,也不是无条件,更不是不变的 。

中国人讲“亲”,首先是从血缘关系来说,是一个屋檐下的“亲”,所以才有“亲亲为大”(孔子)的说法。第一级是:亲亲,爱自己的亲人;第二级是:仁民 ,爱其他人 ;第三级是 :爱物,爱惜天地间的万事万物,即“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”(孟子) 。

金灿

人首先不是“在世界之中存在”,而是“在亲亲之中存在” ,亲就是“感情深厚,关系密切”的意思。

作为企业 ,信守承诺 ,具有契约精神,最为重要。爱常常与忠诚联系在一起 ,相互厮守 ,双方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
在商业领域,信守承诺比相互忠诚更为重要 。在电视剧《流金岁月》中的老板叶谨言认为手下得力干将杨柯不忠诚,便想以升职的名义“捧杀”他,结果,杨柯辞职,并带走了骨干。很多老板都以“忠诚不忠诚”来衡量下属,结果只能不欢而散。难道“忠诚”就那么重要吗?我看不见得 ,如果能信守承诺 ,维护公司利益的话 。

在很多情况下,看似忠诚的人 ,实际上却毫无底线,更缺乏契约精神 ,对“信守承诺”也不削一顾 。对老板的忠诚 、对企业的忠诚,这是要求管理者与老板绑定、老板与企业绑定,但老板与职业经理人都是人,都有生命周期 ,更有职业生涯周期。一切都绑定的企业,常常是短命的。

从零售企业而言,之所以“亲比爱好” ,就是要让员工像对待亲人那样服务顾客 ,亲近周边顾客,服务周边顾客,在亲亲之中加深与顾客的关系 ,加厚与顾客的感情。

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聪明,广告与推销越来越软弱无力 ,消费者的经历和体验的传播构成产品与品牌的口碑,这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,所以 ,口碑管理就是未来企业营销的重中之重。



XML地图